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实施“红格善治”工程 以网格化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探索实施“红格善治”工程,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工作模式,建立起架构完备、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把准“红”字,明确治理方向
强化党建引领,建强网格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红色资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龙头”作用。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桥头堡”。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四级网格长责任制,由设区市、县、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分级担任网格长,以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网格骨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网格管理、村民参与”工作格局。扎实开展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推动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累计命名星级村党组织7150多个和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30个。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1.5万个村逐一“过筛子”,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833个,推动基层组织提质增效。百色市开展“争创五旗”活动,2022年评选红旗乡镇25个、红旗村558个,建设6条党建促乡村振兴市级示范带,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乡村治理夯实基础。
二、厘清“格”字,疏通治理脉络
全面推进“建格、管格、用格”建设,织密织牢织细基层网格,建立“一图说网、一网尽责、事在格了”网格化管理治理模式。实现网格覆盖全域化。按照地域特点,全区共划分城市社区网格2.51万个、农村地区网格8.81万个、抵边抵海地区网格2454个。各地将基层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做到“网格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实现网格力量多元化。按照“一格一员”或“一格多员”的要求,配备18.97万名网格员。同时组织90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动员178万余名志愿者进入网格,全面组建“党建+网格”联勤队伍,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网格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广西社会治理信息一平台,研发全区网格化电子地图,开通网格员手机端账号10.97万个、电脑端账号8.62万个。网格员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客户端,实时采集录入基础信息8000万余条。贵港市覃塘区全面推进“建格、管格、用格”建设,织密织牢织细基层网格,全区共划分大网格10个、中网格146个、小网格2664个、微网格25个、专属网格304个。
三、聚焦“善”字,提高治理效能
聚焦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在防范风险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隐患在一线消除、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有效服务农村疫情防控。建立市县乡村屯(组)疫情处置网格化防控“五级包保”工作格局,建立并及时更新网格信息数据库,实现智能化防疫防控全覆盖,并对“五类重点人群”全覆盖落实包人包户制度,发放健康包,常态化开展线上随访、线下“敲门行动”,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和战疫服务队及时帮助解决就诊、转运、医药、农事、饮食等实际困难,实现了农村疫情平稳转峰。有效消除公共安全隐患。2022年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3万件,协助排查治安隐患2.03万个、消防隐患6.61万个、防溺水设施隐患1739个,治安案件、火灾事故、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分别同比下降9.5%、7.84%、37.8%。有效纾难解困服务民生。通过“网格+代办”服务模式,共累计为群众办理低保、看护留守老人儿童等32.25万件,开展卫生健康服务17.23万余人次、就业帮扶5.87万余人;深入村屯(社区)开展法治宣传7000余场次,防范电信、养老诈骗宣传活动2600余场次,发放疫情防控等安全常识宣传单4000余万份。来宾市武宣县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切的难题,创新建立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一体治理的“五事共治”机制、规则和工作闭环,通过“五事共治”收集到各方面民情民意、问题建议共286件,协调解决254件,群众满意度达92%。
四、抓实“治”字,务求治理实效
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方法,强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深入推进“两制两化”典型治理方式,务求乡村治理实效。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2022年底,全区共有2598个行政村、10483个自然村推广“积分制”、1237个行政村推行“清单制”,平均每县设置村级事务80项、小微权力监督指标19项,加快推进全区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和农村民主决策制度有效落实。柳州市柳江区莲花屯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共有181户村民参与,累计总积分达40万分,兑换积分超市物品556件,“兑”出移风易俗新风尚,以“小积分”促进“大文明”。探索乡村治理“数字化”打造数字乡村。完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村安工程等农村数字化设施建设,在乡镇农村地区建设视频监控47万个,公安机关整合联网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8.1万个,同比上升170%;15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视频监控系统、12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视频监控联合整合到雪亮工程平台,视频监控覆盖率73.6%、联网率56.6%。以“网格化”扎实推进乡村法治服务。推进“网格化”服务,强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区已有“法律明白人”1.3万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实施“红格善治”工程 以网格化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动态2023年第7期) (moa.gov.cn)
六安市叶集区史河街道史河湾村:智慧平台 赋能乡村治理
又到了社保缴费的时间,今年对于六安市叶集区史河街道史河湾村社保专干孙悦悦来说,不再担心忙不过来,因为村委会建起了信息服务平台,给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费等事务方便多了。
“以往每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费时间就头痛,电话通知工作量巨大,村民缴费进度跟不上工作节奏。”孙悦悦告诉记者,现在信息管理平台开通了电话通知功能,可以一键拨打选定人员的电话并推送手机短信,在短时间内迅速通知指定群众,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超过90%的工作负担。
长期以来,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治理手段单一,工作量却与日俱增,人员流动性过大问题一直困扰基层,乡村治理存在诸多难点堵点。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史河湾村在省委军民融合办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大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乡村信息化平台,打造“智慧乡村”,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把基层干部从海量的信息搜集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为群众办事。
“数字赋能乡村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村干部少跑腿,让基层治理跑出加速度。”史河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锐介绍,开发村级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村级数据库,搭建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史河湾村先行先试,初步实现大数据可视化、公共服务规范化,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乡村信息化平台涵盖村情概况、自治队伍、日常工作、阳光村务、网格管理、村民(农户)信息、社会保障、人民武装、健康防疫、经营主体等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模块都是为基层量身定制,每一条信息到组、到户、到人,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帮助使用者直观了解村情概要,掌握家底,有效减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
史河湾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丁伟伟对首页数据分析特别感兴趣。“以往在村里干事情都是估计着干,没有什么参考依据,全凭多年工作经验。”丁伟伟告诉记者,现在全村常住人口数精准掌握,性别比例、民族分布、年龄结构、老龄化程度、水田旱地占比一目了然,以后村里作决策更科学、更有底气了。
李锐介绍,乡村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机器人一键拨打选定人员的电话并发送手机短信,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通知指定群众,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应对紧急突发状况。该平台还可以上传惠农政策、重要文档资料、宣传链接、工作流程规范,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让群众少跑腿,实现精细化服务。
智慧平台 赋能乡村治理_乡村振兴 (nrra.gov.cn)
河北省巨鹿县:打造“巨好办”服务平台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中部,辖10个乡(镇)、29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4.6万人,总面积631平方公里。近年来,巨鹿县开发应用“巨好办”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推行全域覆盖网格化治理,建立全流程、闭环式、智能化问题处置机制,创设“三体系、五办理、四精准、四畅通”乡村治理模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乡村治理提标、服务群众提质、工作落实提效、产业发展提速,创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模式路径。
一、建立“三个体系”,夯实全域数字治理基础
建立一体化治理体系。成立集网格治理、督导调度、协调联动于一体的县级调度指挥中心,建立部门治理、乡镇治理二级平台,打造全地域、全领域的数据共享、传输、反馈一站式服务。建立网格化组织体系。将全县城区、农村划分为2800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名综合网格员进行一线常态化排查,加强全域覆盖网格化治理,有效延伸乡村工作“触角”。建立规范化运行体系。实行事件上报、分类受理、响应指定、部门处置、结果反馈“五步作业”流程,根据紧急程度限时办结。乡(镇)部门诉求响应率、事项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动态排名,定期通报督办,对不作为、推诿扯皮的,通过平台流转至县纪委处理,压实各级工作责任。
二、开启“五个模式”,实现群众诉求回应多元化
村级组织“主动办”。设置“帮我办”应用模块,特殊群体及在外群众将需办事项通过平台推送至所在村(社区)组织,基层组织根据群众的授权委托,积极协调解决。网格员“日常办”。发挥网格员“前沿哨”作用,网格员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主动发现问题隐患、了解群众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立即办”应用模块一键上报、闭环处置。群众诉求“直接办”。群众通过“立即办”应用模块反映的问题,直接上传县调度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接诉处置。便民事项“集中办”。设立“居民服务请点我”应用模块,推出家居维修、送餐代购、约车出行等服务事项,并将公积金、医保、社区居民登记等部门服务事项,以及水电、热力、物业及手机充值等缴费事项集中上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全民共治“监督办”。设立“码上监督”“我要建议”“我要投诉”应用模块,鼓励群众行使监督权利,打造多主体参与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实施“四个精准”,打造高效落实新常态
精准派发推送。开发“我要办”“要我办”应用模块,县、乡、村三级政务协同联动、高效办公,实现集指定派发、自动接收、进度跟踪、智能统计于一体的网上数字化办公。精准调度督导。设立“重点工作督办”应用模块,对中心工作、民生实事等上线督办,实时掌控办理进度。精准晾晒评比。建立“红黑榜”应用模块,各部门自行线上申报,由县委组织部审定是否列为“红榜”“黑榜”事项,县级将“高效工作榜、亮点工作榜、创新工作榜”和“低标准工作曝光台、低效工作曝光台”等的结果公开晾晒,作为年终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精准无缝对接。将各部门独立智慧应用平台无缝对接至“巨好办”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延伸智慧政务、数字政府,以及智慧城管、交通、安防、社区、医疗、教育等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集成化、高效化。
四、畅通“四个渠道”,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活力
畅通产品溯源渠道。结合金银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智慧农业”应用模块,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新高地”。畅通县内消费渠道。以村集体公司和本地龙头企业为“单元”,建设本地农特产品直采基地,上架至“巨好办”App售卖。与阿里巴巴合作,引入专业营销团队,实现宣传精准推送、广告定向投放,县内销售畅通高效。畅通物流配送渠道。打造集快递收发、团购服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电商综合服务站,设立“巨好办”应用模块,为群众免费提供快递代收业务,打通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畅通产品推介渠道。筛选品质优、销量好的产品进行达标认证,赋予地标产品,推荐上架到天猫平台“巨鹿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销往全国各地,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
“巨好办”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47万余件,平均办结时间3-5天,办结率96.6%,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信访量大幅下降,网络舆情连续两年全市最低,乡村治理衍生效应逐步显现。一是网格化治理更加高效。有了信息化平台,网格员排查信息更加方便,上报更加及时,政令传达落实得到提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员常态化巡查、走访外来返乡人员,上报疫情事项3000余件,为快速处置赢得了主动。二是政府治理更加精准。通过智能化统计群众诉求问题、网格员上报事项等第一手资料,精准分析“一问题多区域”“多问题同区域”等情况,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社会关注及群众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制定政策更加接地气、合民意、快见效。三是智能应用快速普及。通过各项便民服务、缴费事项集中上线,农村、社区兜底服务等,构建智能化、多元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全域智能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大幅提升了群众生产、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进一步增强了县、乡、村协同作战能力。四是数字政务改革持续深化。通过向群众,网格员,县、乡、村三级治理人员等量身定制应用界面,将任务安排部署、分解下发、调度督导、跟踪督办、晾晒评比无缝对接,实现成本节约和各类治理资源数字化、集成化、高效化利用。五是产业发展瓶颈有效破解。通过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创业交易平台,畅通物流配送渠道,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通过政府认证的信用质量体系,促进乡村产品质量提升,实现低成本、高品质、快销售,助力农民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打造“巨好办”服务平台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_乡村振兴 (nrra.gov.cn)
天津市静海区吕官屯村:弘扬耕读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
吕官屯村地处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南端,位于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沿岸,村落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耕地3350亩,769户、1769人,党员58人。该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多年来秉承“耕读传家,重教兴学”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耕读文化氛围。近年来,吕官屯村党支部把弘扬耕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加强组织领导,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一、厚植耕读文化氛围,净化乡村治理环境
充分发挥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大力弘扬本土特色的耕读文化,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弘扬文化传统,为乡村治理“凝心”。为创新村庄“文化微治理”模式、激发耕读文化活力,吕官屯村深入挖掘、整理600余年耕读文化的历史传承,整理出版《吕官屯村史》《吕官屯民间传说故事集》《“故乡情”书画展作品选》,建成清末民俗陈列馆“耕读之家”、反映吕官屯农耕文化变更历史的吕官屯村艺术陈列馆等精神文明阵地,组织村民通过阅读书籍、走访文化场馆提高对耕读文化的了解度,通过“种文化”的方式做足乡村治理大文章,培养村民对耕读文化的自信,促进文化自觉,推动乡村自治。
二是将耕读文化融入村规民约,为乡村治理“聚力”。在组织编写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吕官屯村广泛查阅村庄文化典籍,编写了吕官屯村“村规民约三字经”——“房邻处,贵和睦;地邻交,要大度。琐碎事,不计较;原则事,不糊涂……”村规民约内容通俗易懂,让村民能读得懂、记得住、行得通、做得到。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吕官屯村连续9年开展“美好家庭”“美丽庭院”评选表彰,连续10年举行金秋助学表彰大会,有效促成了耕读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的良性互动,营造乡村德治氛围。
二、开展耕读文化活动,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吕官屯村把弘扬耕读文化与推进乡村治理紧密结合,坚持以民为本的文化治理模式,以“育人”“助人”为主旨,积极开展耕读文化活动,促进耕读文化与乡村治理的互融互通、互促互鉴。
一是开展耕读讲堂活动。吕官屯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耕读文化,组织实施“耕读讲堂”系列专题活动,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讲述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吕官屯村耕读文化传承史,回顾祖国发展新成就、脱贫攻坚新成效、美丽乡村新变化,结合真人真事,助力村民树立强国富村志向、担当强农兴农责任。村“两委”积极与当地各高校、法院、公安部门合作对接,在村内开展“文明条例”、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宣讲活动,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举办道德讲堂、“红色大喇叭”、“红色电影周”、“红色领诵”和墙根宣讲等系列群众性文化宣传宣讲活动,将农耕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引导村民向善向上,营造文明乡风,创新社会治理。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村民自治积极性。
二是坚持开展乡风文明“十个一”活动。吕官屯村以创建耕读文化品牌特色活动为突破点,着力培育“自治”“共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探索“十个一”特色文化活动形式,即一次“金秋助学”学生表彰大会、一次“美好家庭”评选、一次亲子阅读活动、一次红色电影周、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一次桃花节、一次儿童节联谊会、一次故乡情书画展、一次周末大讲堂、一次道德模范表彰大会。推出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组织开展了“粽乡情”端午节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等民俗活动。2021年,全村组织开展“农民写金句”活动,共有近百人参加。通过举办各类特色文化活动,村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各类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有效发挥了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赋予了耕读文化新的内涵,培育了浓郁的文明乡风,为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三、拓展耕读文化效能,促进“三治”融合发展
吕官屯村积极拓展耕读文化影响力,发挥德治作用,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
一是密织治理网格,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深入落实“网格化+五户联防”制度,全村设立7个网格区、7个党员先锋岗、38名网格员。通过网格化管理,开展日常帮助、每日走访等工作,主动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践行村规家训,提升法治保障。组织编写《吕官屯村管理条例》,督促引导村民遵守国家法律、践行村规家训、弘扬文化传统。组织成立“点亮工作室”,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帮扶、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服务,有效增强了村民的法治观念。
三是倡导志愿活动,延伸为农服务触角。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11支志愿团队,注册志愿者337人,全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6场,做到了全民参与村庄治理,实现了家家都有志愿者、户户都有“活雷锋”,村庄人居环境、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
天津市静海区吕官屯村:弘扬耕读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_乡村振兴 (nrra.gov.cn)
民建中央打造“民建爱心超市”助力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出要求,强调要“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2020年2月,民建中央定点帮扶的河北省丰宁县正式脱贫摘帽,但作为原深度贫困县,丰宁脱贫基础薄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民建中央在调研中了解到,丰宁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在丰宁调研时强调“乡村善治,关键在人,要注重教育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广应用‘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积分制创新经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何在“增收入鼓口袋”的同时,实现“健精神富脑袋”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民建中央及丰宁县都做了大量的探索。
2018年以来,民建中央在丰宁县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借鉴各地推动乡村文明的好做法,探索建立“民建爱心超市”,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标准,把“五个文明”的内容进行细化实化,制定积分奖励制度,通过积分记录清单获取爱心值券,在“民建爱心超市”兑换生产生活用品,从“评德行、存积分、兑商品、晒账单”四步入手,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做好事”“存美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建设试点探路子
2018年9月,民建中央引导派驻丰宁的第一书记在乐国镇窝铺村建立了第一个“民建爱心超市”,也是丰宁首个“爱心超市”,村民们受到“做好事领商品”的激励,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勤劳致富的干劲越来越足,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变,试点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扩大规模广覆盖
“民建爱心超市”试点成功后,民建中央引导各级组织在丰宁陆续捐建了63个“民建爱心超市”。为确保“爱心超市”货源充足、种类齐全,要求各省级组织要保障所援建“爱心超市”的物资供应,号召全会参与“爱心超市”物品捐赠,2021年又选址设立了“爱心超市”物资仓储基地。丰宁县受“民建爱心超市”启发,将“民建爱心超市”与丰宁县原有的“道德银行”相结合,在全县推进“爱心超市+道德银行”扶志扶智模式,在309个村都建立了“爱心超市”,实现了村级“爱心超市”的全覆盖,“民建爱心超市”从一个点变为丰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三、完善机制明责任
为规范“爱心超市”运营,2021年民建中央与丰宁县共同研究制定了“爱心超市”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登记、奖励、兑换、公开、日常管理、监督等6项保障机制,成立了由民建中央挂职干部与丰宁县委宣传部、统战部、财政局、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设立管理办公室,进一步明确了整体统筹和主体规划责任,为“民建爱心超市”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民建中央还组成调研组,赴丰宁就“民建爱心超市”运营及民建捐赠物品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调研,确保“爱心超市”发挥实效。
四、创新运营增效率
依托丰宁当地网站,设立“民建爱心超市”管理系统入口,在网上进行道德行为记录、积分兑换、物资管理、统计数据分析;实现物品线下兑换和线上兑换相结合,村民可以自行登录网站用爱心积分兑换商品,增加了便利性。
五、宣传引导聚合力
2022年,民建中央将支持“民建爱心超市”建设与组织开展文明好事评比结合起来,在重点帮扶的万胜永乡下洼子村开展“美丽庭院”和“好婆婆”“好儿媳”评选表彰活动,专门向下洼子村“民建爱心超市”捐赠物资作为奖品,李世杰副主席出席了颁奖仪式。同时,对推广“爱心超市”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和先进典型进行跟踪报道、广泛宣传,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真正使道德行为变为习惯,使文明实践成为自觉;在会内外营造参与“爱心超市”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助力乡风文明的合力。
六、各方面成效显著
“民建爱心超市”成立以来,民建各级组织向丰宁捐赠“爱心超市”物资价值4000多万元。“民建爱心超市”的运营,一是有力推动了丰宁乡风文明。“民建爱心超市”与美丽乡村建设、村民道德提升、移风易俗等工作结合起来,以小超市汇聚大能量、以小积分撬动大志向,成为了丰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全县“爱心超市”和“道德银行”累计记录好人70596人、好事61425件、兑换55758人次,促进了丰宁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二是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民建爱心超市”的爱心积分计算标准和评议方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价值引领作用,健全了乡村治理的德治机制,群众主动做好事,自觉抵制坏风气,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家庭内孝老爱亲、夫妻和睦渐成风尚,参与公益性劳动、道德评议、扶老扶弱等集体活动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有了参与者。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干事创业的决心。脱贫户的内生动力被不断的激发,自力更生、摒弃陋习已成为群众的广泛共识,发展产业的干劲更足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
四是为民建会员参与定点帮扶搭建了新平台。参与“民建爱心超市”建设,不同于招商引资、产业帮扶、健康帮扶等项目受资金和专长的局限,为“民建爱心超市”捐献物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有利于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参与民建定点帮扶工作,助力丰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衔接。
【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典型案例】民建中央打造“民建爱心超市”助力乡村治理_乡村振兴 (nrra.gov.cn)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灯光村:“智慧治理”打通乡村振兴之路
灯光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镇西北部,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2亩,山地2353亩。下辖10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民673户、2058人,其中党员86名。2015年,灯光村创新“智慧灯光”模式,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智慧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2020年,“智慧灯光”项目升级,在乡村治理的各个场景中进一步应用智慧AI识别、智慧防汛、智慧防火等技术手段,以智慧治理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
一、“智慧+党建”提升群众信赖度
灯光村着力建设“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是强服务。通过党务村务发布系统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工作部署和村级组织的工作安排,为党员、群众提供教育信息和资源,构建学习交流互动平台,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学习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也使党组织可以随时掌握党员的学习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推动实现党组织零距离服务群众。
二是拓渠道。进一步优化、拓展全民参与村务管理渠道,通过微信咨询互动平台使村民的声音有传播、有回音,实现全民直接、有效参与村庄建设。构建村务党务公开平台,通过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户外显示屏等各类终端,及时发布村务、党务公开信息,让党员、群众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地对村“两委”进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增强村“两委”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智慧+应急”提升群众安全感
智慧调解。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造乡村治理“一张网”。将全村分为东、西片区两个网格,矛盾纠纷在网格内调处化解,调解不成或难度较大时,由村级共同调解;如存在需回避调解的事项,实行片区交叉调解。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党群间构建“绿色通道”;邀请律师、退休干部参与,作为顾问成员参与调解;创新“智慧+警调”模式,民警全力配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调委会成员早介入、早疏导、早调处,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多年来,灯光村无上访户。
智慧安防。建设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在村主干道、主要路口、重要区域、治安盲区和公共场所等主要位置安装视频监控38个,引进智慧AI识别系统。通过卡口监控+车辆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卡口与探头,高空与低位的立体化集成乡村出入口网络管理方式,对进出人员实行人像、车辆的高效识别,“网格化”巡防实现区域全覆盖。
智慧防汛。在水库安装防汛设备,通过水位监测、视频监测与智能广播等方式进行防汛监测。一旦水位发生异常,系统自动进行事件预警,并立即提醒管理人员采取防汛措施。
智慧防火。在辖区山林制高点的铁塔上安装远程热红外设备,通过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无人机巡更等方式,实现森林防火360度全天候监测。一旦发生火情,系统会立即报警,并与消防机关实时联动,快速响应采取控制措施。在室内场所布控烟雾报警器及可燃气体探测器,发生火灾时,物联设备立即报警,及时通知村委会管理员扑灭。在村里消防通道和重点监测区域,设置微型消防站,配备灭火设施,在突发火情时能快速消灭火灾隐患。
三、“智慧+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老有所养。建设“健康小屋”,在“智慧灯光”平台上建立全村老年人、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其基本健康信息,特别是失能、高龄、空巢、失独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并通过互通老少乐园、居家养老健康监测点及志愿者服务队,实施精准帮扶。
幼有所育。关爱留守儿童,深入打造智慧灯光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煤气漏气报警系统、智能水电表、智能烟感、智慧门磁等科技手段,保障留守儿童居家安全,营造良好环境。留守儿童外出时,可佩戴村里免费提供的儿童定位手环,遇到危险时一键报警,村干部即可根据定位赶到现场处置。
事有所办。通过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智慧灯光”终端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如宅基地建设申请、新农合、新农保等事项;开通意见箱,随时收集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并联动各部门解决,逐步做到“一站式”服务,使村民办事少走弯路,更加省心。开通查询栏目,方便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查询交通、住房、气象、公积金、社保信息、水电缴费等情况。
病有所医。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家庭医生远程会诊开展健康指导、慢性病监控普查,有效减少农村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同时,为留守幼儿提供关爱上门服务并接种相关疫苗,为村里老幼群体配置智能呼叫设备(如智能手环、呼叫喵、一键智能平板电脑、智能手杖等),遇到紧急情况可联动报警,连接专业服务。
居有所乐。安装村级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村民依据真实居住信息绑定账号,投放时打开小程序扫描二维码登记即可。投放成功即可获得积分,并可在“积分兑换”专区兑换生活用品。采取线下、线上同步管理方式,线下鼓励村民分类清理堆积垃圾、旧衣服,促进村民衣柜“瘦”起来,房前屋后“净”起来,实现乡村整治人人动起来,美丽乡村“亮”起来。
四、“智慧+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驱动村级经济新发展。打通互联网+村级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推动智慧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驱动村级经济发展。依托“智慧灯光”“农家购”平台,整合农业产业园、农家饭店、农户作坊、商户门店等资源,将村内农特产品、特色餐饮、闲置房间、闲置资源等信息集中发布,免费推广,网络经营,扩大营销渠道,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构建智慧化旅游新形态。灯光村依托青山绿水资源,打造亲子游、周边游园区。依托先行先试的智慧乡村平台影响力,将“智慧灯光”作为整合旅游资源的重要平台,融入灯光旅游区建设中,成为构建智慧化旅游新形态的重要支撑。通过微信和广电云平台向社会各界全面推介灯光村旅游项目,发布旅游项目实时信息,构建“智慧灯光”这一特有IP形象,扩大灯光村特色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吸引游客乡村游,实现“预约、指定点”旅游,推动灯光村乡村旅游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灯光村:“智慧治理”打通乡村振兴之路_乡村振兴 (nrr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