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锁,1962年8月出生,陕西凤翔县人,管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现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能源经济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煤矿风险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其他项目6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四),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二等奖共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SSCI/EI/CSSC收录50多篇。曾在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6所大学短期访学。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副理事长。
王进,男,1977年生,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延安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西北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社科联项目3项、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5项、延安市社科联项目3项、延安市科技局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3件;主持完成横向课题4项,累计科研经费238万元;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10余项。在《经济学家》《甘肃社会科学》《统计与信息论坛》《青海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农业经济学和地方政府治理方面的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后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三农”工作优秀调研成果1项,延安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徐长玉 男,1964年10月生,陕西省志丹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为陕西省政协委员、延安市政协常委、民进延安市委主委、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经济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中国经济制度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独著)、《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专著3部,主编《政治经济学新教程》(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新制度经济学概论》(陕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版)《微观经济学》(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教材4部,参著《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新阶段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著作6部。在《经济评论》《江汉论坛》《西北大学学报》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主持和参与省厅科学研究课题多项。
崔平 男,1966年5月生,陕西宝鸡人,教育与管理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受聘担任“高等院校经济类教材编委会”编委;“延安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延安市人事培训中心”特聘教师;延安市旅游局“导游资格培训”专业培训师;“延安市政府投资评审中心”专家组成员、延安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责任教师;“陕北企业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研究方向为经济、金融学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先后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有20余篇在核心刊物发表;发表教学研究类论文7篇,4篇在核心期刊发表;参与撰写专著1部;主编经济类教材1部;副主编2部。主持完成过省级社科项目1项;主要参加教育厅项目1项,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延安市科技研究项目2项;校内项目3项。2007年获得“首届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一等奖第1名。
冯飞 女,1972年生于陕西子洲,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省、厅、市级项目7项。获201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延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马莉 女,1971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方向是经济制度与公共财政选择;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代表论文有:《陕北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国外教育投资的财政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3.8;《陕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2013.8;《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2,20等。主要获奖情况如下:2007年7月,延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11年9月,延安大学教育工运理论研究调研优秀论文三等奖;2013年5月,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2007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延安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
陈云桥 男,1973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方向是发展经济学、区域金融。代表著作有:《金融产业集聚问题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等。代表论文有:《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功能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09;《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评述》,《生产力研究》,2010.01;《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核心因素研究》,《理论月刊》,2009.11等。主持重要课题有:陕西省科技厅,《陕北地区民间融资问题调查研究》(2012KRM98),2012;陕西省教育厅,《建立西部农村新型金融服务体系研究》(2009JK281),2009等。
何宏庆 1968年1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实践。主要发表的论文有:《数字金融的发展困境与创新进路》,甘肃社会科学,2019(1)(CSSCI期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数字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2)(CSSCI扩展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科技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广西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2018(1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扩展版),2018(30)。主持完成的课题主要有:(1)2019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数字金融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计划项目“陕北区域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机制研究”;(3)2018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数字普惠金融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4)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研究”; (5)2016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研究”。主要的获奖情况:2017年、2018年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奖。
申红卫 女,1975年7月生,硕士研究生,经济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科研工作,曾先后主持并完成省级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4项和校级项目6项,参与并完成各级各类项目10多项;在《青海社会科学》、《农村经济》、《晋阳学刊》、《乡镇经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完成著作《榆林市与经济发展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获2010年和2012年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年会论文叁等奖,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规划项目优秀课题奖;延安大学毕业生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米瑞华 女,1983年10月出生,陕西米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空间社会学研究,主持完成了省级项目2项、厅级2项,校级项目4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4项。在《人口与经济》《干旱区地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人口》等杂志发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十余篇。
白鹏飞 男,1982年10月生,陕西佳县人,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秘书。主要从事红色旅游、农村经济与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研究。近年来,在《改革与战略》、《商业经济研究》、《贵州农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申请获批省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大创项目1项,课改项目1项、资政育人项目1项,校级社社科专项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并以主要参与人参与横向课题3项。